English

拯救“生态之肾”

2001-02-03 来源: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赵承 我有话说

当越来越多的“补肾”、“强肾”广告充斥大街小巷时,许多人忽略了维系自然平衡的“生态之肾”——湿地正在遭受破坏。今天是第五个世界湿地日,有关专家向公众发出呼吁:要像保护人类自己的肾脏那样,保护湿地。

湿地与森林、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,包括沼泽、湿草甸、湖泊、河流以及泛洪平原、河口三角洲、滩涂等,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,调蓄洪水、防止自然灾害,降解污染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,有“生态之肾”的美誉。

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、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。但是,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,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。一组数字最能表明这种触目惊心的变化:近40年我国已有50%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,全国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,黑龙江三江平原78%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,七大水系63.1%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。

湿地的缩减和破坏,造成生态灾害日益频繁。东部地区湖泊、河流的污染和富营养化已成为公害;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,直接为调蓄防洪带来很大的隐患。海岸带湿地开发秩序混乱,布局不合理,近岸海域的污染和赤潮等使海岸生态系统遭受破坏,生物多样性下降。而在西部地区,内陆湖泊迅速萎缩、碱化。风蚀、土壤沙化、水土流失、旱灾、洪灾等生态恶化现象发生频率加快。

更为严重的是,即使在今天,湿地的生态功能仍未被公众以及一些管理者认知,湿地被视为荒地,各类湿地资源成为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。从全国总体情况看,天然湿地数量减少、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,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。如再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,湿地资源的破坏将严重威胁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存环境。

我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力度。到目前为止,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63处。由国家林业局牵头,外交部、国家计委、财政部、农业部、水利部等国务院17个部门共同参加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也已公布实施。但湿地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。专家呼吁,目前,要加大宣传力度,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各级领导者认识湿地的重要性,遏制垦荒等人为活动对湿地的破坏;尽快出台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,做到依法保护湿地资源;尽快摸清湿地底数,建立湿地资源监测体系,为保护湿地提供科学依据。

[值班总编推荐]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

[值班总编推荐]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

[值班总编推荐] 把握“新质生产力”概念的理论基础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